2020 年 7 月初,拿到了公司的离职证明,在 7 月的烈阳下骑着小黄车离开公司大楼,路上人很少,路面热气腾腾,阳光明晃晃的。2021 年 6 月下旬,即将入职新的工作单位,刚刚下过一场暴雨,此时天气凉爽。一晃 1 年过去了,不上班的日子就要结束了,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回顾。

一、童年和游戏机

开始的 3 个月,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,买了 XBOX 天蝎座游戏主机,4K 显示器,宅在小房间里打游戏。

回不去了,童年时候对游戏的沉浸已经回不去了。我最喜欢玩游戏的年纪,是在初三到高一之间,《侠盗猎车手:罪恶都市》、《红色警戒 2》……过了这段时间之后,对游戏就不再能提起兴趣,哪怕到了大学,只是和室友联机玩过几次《求生之路 2》,我接受不了把大把时间投入在游戏上这件事,觉得没有意思。

这一次也是,游戏制作得很好,故事很棒(《巫师 3》、《荒野大镖客 2》),但是我并不能沉浸其中。确认到这一点之后,我把这些游戏设备又卖掉了。

除了玩游戏,我还发现了深圳的一些户外小组,穿越海滩、徒步山林,被南澳的海景深深折服,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大海呀。

二、旅居?

旅行的初衷,是想换一张床睡觉 😂。

很长时间了,我的床睡得腰痛,一直凑合着,终于有一天我觉得不行了,但是不确定是自己腰的原因,还是床的原因,所以我需要换一张床做个对比。酒店?那么旅行吧。一查车票和住宿,因为疫情的缘故有折扣,那么旅居吧。成都和大理旅居的计划就这样开始了。

三、成都

带着一个中号行李箱,一个程序员背包,11 月初,从深圳出发,经广州转乘到达了成都。火车上有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四川的阿姨,教了我一些四川的语调,“四十”的发音和“十四”真的傻傻分不清楚。

杜甫草堂、人民公园、宽窄巷子、武侯祠、锦里,这不是我想要的体验方式,走马观花一样。索性不再去打卡景点,只去我真正想去的地方。那就是青城山哈哈哈。

去了两趟青城山,第一次是去前山,前山多是道观,游客相对多一些;第二次是后山,游人罕至焉,后山的瀑布令我大为惊叹,下山的路上全是一段一段的小瀑布,走在山涧里,两边是长满青苔的山壁,脚下是碧绿的泉水,美极了。

其余的日子里,我只是安静地看书,从成都的图书馆借阅了《小小小小的火》和《无声告白》。住下的这家民宿,很安静。位置在老小区一楼,将一套民居改造成 3 间独立的民宿。一面落地窗,可惜蜀地少日晒。窗外常常有蛐蛐叫声,早晨有鸟鸣,有扫地声。在这样的屋子里看书,感觉特别宁静,只是看久了有点凉,所以叫深圳的室友把我从东北带回的御寒衣物邮寄过来。

傍晚,我会走路到杜甫草堂南边的“浣花溪公园”,看着池塘里的鹤 🦩 嬉戏、飞舞,看着天色慢慢暗下来,想象自己在无人的深谷,很宁静。

呆了半个月,没有说话的人,还挺寂寞的。

四、大理

11 月中旬,离开成都,到了期待已久的大理。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两个月,它比我想象的还要有趣、美好。

在一家客栈一直住到了最后,从一开始的难以融入,到有了熟悉的去处,熟悉的人。详情已经写在前一篇日记里了。

我观察到的大理社区的一个特殊,是这里的人群非常多元化,以中年人为主。40 岁是人生非常丰满的年纪,不同的人聚在一起,只是听他(她)们分享,你就可以感受到很丰富的东西。而且和坐而论道的分享不同,这里有很多创造者,酿酒、烤面包、组织活动、写公众号、写小说、登山、徒步、造房子,是那种什么都可以自己动手的感觉。举个例子,他可以自己动手建造自己的小店,切木头,钉钉子,和工人师傅一起灰头灰脸地干活。

大理的一些小店也给人不一样的感觉,小店是老板自己的,他不仅是老板,也是这个社区里的一员,你们是可以交流的。他给你提供服务的同时,也是和你平等的人。在标准化、客户至上的连锁店,有时人们就忘记了这一点,把服务当成了机器,在这里上班又怎么能放松呢?

工业化的发展,培养了很多专门化的人,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,但我其实感到有所缺失。在上班的日子里,点外卖、打车、网购,一部手机就可以把生活的许多场景外包给了他人,却也因此有了成为了工作机器的感觉,一切需求都可以成为商品。我想要更细腻的生活体验,我想要感觉到自己生活着。

但其实,我在大理又是焦虑的。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,我只是说“一个程序员”,感觉非常心虚。我还没有给这个世界创造什么,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,我能做什么呢?

五、回到深圳

回到深圳后,这种焦虑很快就消散了。又回到了熟悉的场景中,我知道不久以后我会上班,剩下的问题是未来要做什么。编程世界很大,方向很多,在尝试了几个方向的学习之后,我决定还是回到自己一开始的方向,把这个方向做好,剩下的就是找工作。

我的眼睛看到了一些新的东西,我发现像大理的“大理好在”公众号一样,深圳也有一些公众号分享本地的活动。后来我去到了“精神宣言”书店,去到了迷影汇,认识了可以一起看电影、聊天的朋友。

某一天开始,看到一个大理认识的好朋友发的做饭的照片,我突然想做饭了,我也要好好生活。

我一直是对厨房有抵触的,觉得它油腻脏污,从小到大几乎没做过饭。可是突然之间,就开始了,一切那么自然,自己做给自己吃,想吃什么就做什么。花生油、生抽、老抽、蚝油、料酒、芝麻油、陈醋,姜、葱、蒜、青椒、干辣椒,玉米淀粉、辣椒粉、花椒粉,油麦菜、生菜、土豆、香菇、胡萝卜、白萝卜,在动手中我对它们渐渐熟悉。过去阻挡我进厨房的理由,一下子就消失了,做饭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情。而且它很包容,容许我的些许失误,总还是能吃的,也就挺有成就感的。

还差什么呢,就是金钱观的问题。对于赚钱我也是有抵触心理的。很久之前买过但一直没有听的《陈志武金融课》,又逐渐捡起来,让“直接融资”、“间接融资”、“债券”、“股权”等等自己不太愿意接触的名词进入我的生活。金钱是贯穿现代人一生的课题,我们因为教育的问题而对它不了解甚至抵触,真是非常遗憾。

4 月份的时候,或许是时机又成熟了一些,我突然想要捡起冥想的习惯了。几年前就开始断断续续接触冥想,而且也明确知道它有很多益处,但就是做不下来。在反复听到 Jade 播客里面的嘉宾提到冥想之后,我决心开始吧,于是就开始了晨间冥想的习惯。我觉得找工作期间,在心态的调整上,或许也受益于这段冥想的习惯,我可以减少一些抵触心理,直面情绪本身。

6 月份,投简历,找到了心仪的工作,回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,希望能做一些有益的创造。


差不多过去一整年了,算是“gap year”吗?在选择开始这一年的时候,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发展的,但很多当时想要解决的人生课题,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解答。

最后,引用《十三邀》S1E9 许知远对话俞飞鸿时的只言片语,做一个了结:

俞:虽然说出来可能对年轻人影响不太好,但其实,人生是没有意义的。 许:我蛮喜欢西方一个传统的,他们认为,人生本来就是一个 Permanet Struggle,一个永远的斗争,永远它是不能平静的。所以他们必须一辈子在不断的纠缠之中,他们其实用创造力来面对死亡,来克服这种无意义。